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精神心理病

肝豆状核变性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怎么引起的

医网摘要:肝豆状核变性伴发的精神障碍为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疾病,有阳性家族史者约占20%~30%,大多数系同胞一代发病,目前发现其基因至少存在25种突变,定位于染色体13,至于其基因缺陷是结构基因或控制基因尚未确定,有的文献报道近亲婚配者发病率较高,但尚有争议。

  肝豆状核变性伴发的精神障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疾病,有阳性家族史者约占20%~30%,大多数系同胞一代发病,目前发现其基因至少存在25种突变,定位于染色体13,至于其基因缺陷是结构基因或控制基因尚未确定,有的文献报道近亲婚配者发病率较高,但尚有争议。

  由于患者体内缺乏血浆铜蓝蛋白,不能与铜结合,以致大量铜沉积于肝,脑(豆状核),角膜和肾脏,导致铜代谢障碍并引起一系列内脏功能和组织上的损害;最常见的部位是脑基底核,小脑,大脑皮质,角膜,肝,肾等处,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在豆状核,大脑皮质也可受损,病理切片可见壳核和尾状核神经细胞变性或消失,且为星形细胞代替,若铜在肝内大量沉积,可出现肝大,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肝萎缩。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有下列假说:

  1.胆道排铜障碍 经用64Cu或67Cu放射性核素检查,发现本病患者为肝胆系统排铜减少,从而使铜在肝脏或其他脏器及组织中大量沉积,这是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假说。

  2.细胞内异常蛋白质的存在 持此假说者认为突变基因的产生物是细胞内一种异常的蛋白质,或者由异常的酶导致蛋白质不完全水解形成异常的多肽,这种异常的蛋白质或多肽主要存在肝,脑,肾等组织中,并对铜具有异常强的亲和力,从而阻碍了铜蓝蛋白的合成,使铜在组织中沉积起来。

  3.溶酶体缺损 肝细胞溶酶体的缺损,则早期不能将铜集中到溶酶体,以后又不能把铜释放到胆汁中被排出,导致铜在肝脏或其他组织中大量沉积。

  4.铜蓝蛋白合成障碍 Matsuda(1974)用放射免疫法测得患者血清中有正常原铜蓝蛋白含量,提示患者体内铜与原铜蓝蛋白合成过程受阻。

  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豆状核,大脑皮质也可受损,肉眼观察大脑的外形是正常的,切面可见纹状体萎缩并呈棕色,壳核常有空洞形成,病理切片检查可见壳核和尾状核神经细胞变性或消失,且被星形细胞代替,有的形成典型的Alzheimer细胞,继而发生退行性变,特殊染色可发现受损区的毛细血管周围有铜的沉积。

  本病肝硬化初期为脂肪变性,严重时有肝细胞坏死,肝硬化晚期肝脏体积缩小,呈小叶性硬化,表面有细小的结节,病理切片可见正常,退化,恢复的肝细胞区呈不规则的交错分布,并有结缔组织及小胆管增生现象。


责任编辑:史婵娟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86.com/xl/20101016/314003.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_医网_医疗门户网站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2.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进入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医网为您准备精彩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就医指南 疾病大全同时上线!
是谁拉响了你的“白带警报”
参与用户调查 医网大礼抱回家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