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六类问题是中风病人最关注的?
医网摘要:中风作为人类健康头号杀手,不仅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也相当高。对中风患者而言,以下六类问题是中风病人最关注的,预防中风复发也是头等大事。
中风作为人类健康头号杀手,不仅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也相当高。对中风患者而言,以下六类问题是中风病人最关注的,预防中风复发也是头等大事。哪些原因导致中风的方式
问题1:一直很健康,为啥会突然中风?
观点:中风的发生都是“突然”的,但中风的“酝酿”过程却是“长期”的。
分析:由于多数中风都是突然发生的,因此很多病人会有“一直很健康,怎么会中风”的错觉。
其实,那些病人自称的健康都应当打上引号,他们在发病前只能称作是“健康的病人”,而不是“健康的人”。因为当医生仔细询问病史或做相关检查后就会发现,这些人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只不过是以前没感觉、没发现,或发现了没有引起重视、没有积极干预而已。由此可见,中风的发生看似“突然”,其实却是“由来已久”。
问题2:有没有能彻底治好中风的药?
观点:中风没有特效药,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分析:通常所说的中风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因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破裂而引发的脑出血,此类病人占中风总人数的20%;另一种是因血管堵塞导致的脑梗,此类病人占中风总人数的80%。当中风发生以后,除少数脑梗病人可以接受溶栓治疗外,其他病人接受的任何一种药物治疗仅起到对症、支持的作用,且疗效非常有限,对中风本身并没有治疗作用。比如,若病人有脑水肿,医生会给他用一些脱水剂;若病人意识不清,医生会给他用一些催醒剂;若病人血压过高,医生会给他用一些降压药等。中风病人能不能恢复、能恢复到什么状态,主要取决于中风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病人自身的体质。不要奢望能找到一种“灵丹妙药”来根治中风,这种想法不科学,也不现实。中风临床典型症状大盘点
问题3:怎样才能预防中风?
观点:积极控制好危险因素,中风就会远离你。
分析:对待中风,关注的重点不仅在治疗,更要在预防。目前认为,血管硬化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而血管硬化是一个自然老化的过程,人老了,血管就会慢慢硬化。就像老年人,即使不抽烟、不喝酒,没有糖尿病、高血压,其发生中风的机会还是要比年轻人高,这是一个人人都无法回避的现实。但是,如果有不良生活方式(吸烟、缺乏锻炼、酗酒)或多种危险因素,则血管硬化的速度会明显加快,程度会明显加重,就容易发生中风。因此,必须想办法让自己的血管硬化得慢一些,让中风发生得迟一些,甚至不发生。中风临床诊断依据
研究证实,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等;另一类是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如果能积极干预这些“可控危险因素”,“管住嘴、迈开腿”,保持心情舒畅,定期去医院做检查,将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就能远离中风。
问题4:“小中风”也算中风吗?
观点:中风不在“大小”,小中风之后,容易有大中风。
分析:目前认为,“小中风”大多是由脑内的小血管堵塞所致,常见的有腔隙性脑梗、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小中风”的症状一般较轻微,主要有口唇发麻、说话口齿不清、半边肢体无力、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等,容易被病人忽视。特别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其症状可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更具“迷惑性”。
很多“小中风”病人在症状消失以后,就认为自己没事了,不需要去医院,更不需要治疗。殊不知,这恰恰是他们最应该去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忽视中风危害大
在医学上,无论是“小中风”,还是严重的中风,其病理改变是相似的。发生过“小中风”,就说明该病人属于中风的高危人群,应该及时干预,否则将来很有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中风。
当然,与毫无预兆就发生严重中风的病人相比,“小中风”病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被提前“警告”了,获得了一次“亡羊补牢”的机会。建议发生过“小中风”的病人尽快去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如脑血管造影、血糖、血脂、血压等,了解自己有哪些危险因素。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正规治疗,如戒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
责任编辑:钟贺玲子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86.com/xnxg/20110713/377642.html
今日推荐
大家都在看
咽病专区
热点专题
耳病专区
- []耳鸣是怎么回事 ?
-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老人经常耳鸣不是好现象
- []严重耳鸣是怎么回事
- []长时间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右耳耳鸣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