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纤维瘤病并发瘤体溃疡的治疗及皮肤护理
医网摘要: 神经纤维瘤病是临床上少见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躯干,并可随年龄增长而复制。平时仅表现为局部包块,当患者因其他伤病长期卧床时,常因躯干背侧受压导致多个肿瘤表面皮肤溃疡,继发感染并且经久不愈合[1]。<br><br>
神经纤维瘤病是临床上少见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躯干,并可随年龄增长而复制。平时仅表现为局部包块,当患者因其他伤病长期卧床时,常因躯干背侧受压导致多个肿瘤表面皮肤溃疡,继发感染并且经久不愈合[1]。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神经外科于2004年5月~2009年5月共收治因伤病长期卧床的神经纤维瘤病患者6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35~62岁,平均47.3岁。入院第一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3例,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1例,脑挫裂伤1例,脊髓损伤1例。
临床表现:神经纤维瘤部位以前胸、后背部居多,数目数十至数百不等,小的如米粒,大的似核桃,呈结节状包块或经蒂部松弛地悬挂于皮表。溃疡累及31个瘤体,其中累及带蒂肿瘤者5例,共26个瘤体;累及结节状肿瘤者2例,共5个瘤体。入院至发生肿瘤表面皮肤溃疡时间(7.41±2.52)d。
1.2治疗及结果本组手术治疗5例,共27个瘤体,切口均甲级愈合;创面换药1例,4个瘤体溃疡后23 d愈合1处1例。一患者于发病后44 d死于肺部感染。
1.3典型病例患者,男性,57岁,于青年时发病,随年龄增长瘤体增多至数百个,全身散在分布,以躯干居多,瘤体逐渐增大,部分呈“囊袋”状。
第一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入院后立即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气管切开术。于术后3 d背部受压部位2个瘤体出现充血,给予红外线烤灯照射,增加翻身次数,局部按摩,减少受压时间等护理,术后5 d上述瘤体发生溃疡,给予常规换药10 d创面不断扩大,有白色分泌物,并出现新溃疡的瘤体,给予手术切除全部溃疡瘤体,切口均甲级愈合。
2讨论 神经纤维瘤是发源于神经轴索鞘的雪旺细胞及神经束膜细胞的良性肿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与单发性神经纤维瘤均相同[2]。
本组病例组织学观察见瘤体表皮棘层细胞稀少,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菲薄透明;载瘤血管数量少、管径小,真皮血管网和乳头下血管网发育不完善,局部血运不丰富。
瘤体溃疡多发生于蒂部细小且瘤体较大者(26/31),一旦发生溃疡则容易继发感染而难于愈合;家属拒绝手术的1例患者3周后4个溃疡瘤体中仅愈合1处,由此可见一斑。
5个溃疡的结节状瘤体均发生于躯干背侧骨突部位,与肿瘤大小关系不密切。处理首例患者时由于缺乏经验,给予换药10 d,因创面进行性扩大行瘤体切除后顺利愈合;其后5例伴发溃疡者,4例经早期手术切除瘤体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大量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应用褥疮医疗用喷气气垫可有效预防皮肤压疮的发生。但手术、影像学检查、理疗康复、高压氧治疗过程中不具备上述条件,且容易忽视期间的皮肤护理。当神经纤维瘤蒂部与躯干成角、扭转、折叠时极易阻断瘤体血运。
瘤体对缺血耐受时间未见文献报道,我们的病例中仅观察到引起2个瘤体溃疡准确的受压时间,1例发生于血肿穿刺引流手术过程中,护士交接时间间隔为45 min,术后即刻发现皮肤充血水肿,继之出现水泡、瘤体溃疡;另1例发生于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受压时间为70 min。
为了预防溃疡发生,可应用自动充气气垫,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皱褶、渣屑;保持床单及皮肤清洁干燥,用50%乙醇按摩骨隆突处瘤体,3~5 min/次,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换药时要避免敷料过厚或胶布造成透气不良,切忌敷料边角压迫、摩擦其他肿瘤。
当患者存在低血压、低血容量、贫血、亚低温治疗、应用升压药物时,尤其在影像学检查、理疗康复、高压氧治疗过程中要加强皮肤护理,搬运病人时须将病人抬离床面,切忌拖、拉、推。一旦发生溃疡应早期切除肿瘤以利于愈合,瘤体较小或蒂部细小的用激光切除比传统手术便捷。
责任编辑:彭慧娟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86.com/zl/20100515/312286.html
今日推荐
大家都在看
咽病专区
热点专题
耳病专区
- []耳鸣是怎么回事 ?
-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老人经常耳鸣不是好现象
- []严重耳鸣是怎么回事
- []长时间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右耳耳鸣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