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中医科

不能轻视的口腔黏膜病

医网摘要:俗话说“病从口入”,但你是否知道,这个“口”的第一道防线是什么?有人做过统计:人体87%的感染性疾病都是从黏膜入侵的,当然这里的黏膜不单单是“口腔黏膜”,而是全身所有管道、腔隙、腺体内面覆盖着的“表皮”组织。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只要口腔黏膜保持健康,那么“病从口入”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病从口入”的第一道防线

  俗话说“病从口入”,但你是否知道,这个“口”的第一道防线是什么?有人做过统计:人体87%的感染性疾病都是从黏膜入侵的,当然这里的黏膜不单单是“口腔黏膜”,而是全身所有管道、腔隙、腺体内面覆盖着的“表皮”组织。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只要口腔黏膜保持健康,那么“病从口入”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口腔黏膜除了如此重要的防御功能以外,还有着感觉、味觉、内分泌、免疫等诸多功能。就拿人生一大乐事———“食而知其味”来说,没有舌苔上那一层含有成千上万个味蕾的“特殊黏膜”能行吗?正常的口腔黏膜具有六个特点,那就是“光滑、柔软、连续、湿润、粉红和有弹性”,如果哪一天你发现自己的口腔黏膜不能用这些特点中任何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极可能患上了口腔黏膜病。

  “口腔黏膜病”是发生或者反映在口腔黏膜组织上的所有疾病的总称。其粗略的分类包括十大类、百余种之多。例如:单纯性疱疹、口腔结核等感染性疾病;药物过敏性口炎、多形性红斑等变态反应性疾病;莱特尔综合征、白塞病等溃疡类疾病;天疱疮、类天疱疮等大疱类疾病;化脓性肉芽肿、克罗恩病等肉芽肿类疾病;慢性唇炎、梅罗氏综合征等唇舌类疾病;梅毒、淋病等性传播疾病;以及贫血、糖尿病、维生素缺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征等等。口腔黏膜病的病因

  说起口腔黏膜病的病因,大致有四种情况:

  一是与口腔内其他疾病相关口腔黏膜病。例如由于龋病破坏牙体后造成的“残根”、“残冠”不及时处理,长期“切割”舌头或者面颊黏膜造成的“创伤性溃疡”;由于腮腺炎或者小涎腺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引起的“口干症”;由于三叉神经病变引起的“黏膜痛”;由于补牙材料过敏引起的“苔藓样变”;由于假牙不合适或假牙“年久失修”引起的“黏膜创伤”;由于“烤瓷牙”金属底板引起的“色素沉着”等等。

  二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特发于口腔黏膜的疾病。例如与感染致病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有关的球菌性口炎、口腔念珠菌病、坏疽性口炎;与免疫状况不佳有关的阿弗它溃疡;与遗传因素有关的正中菱形舌、地图舌;与变态反应有关的变态反应性唇炎;与重金属中毒有关的“铅线”、“铋线”等等。

  三是各种不良习惯造成的口腔黏膜疾病。例如咀嚼“槟榔果”引起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自觉或不自觉地咬唇、咬颊、咬舌引起的“黏膜创伤”;因恐癌心理频繁对镜伸舌“自我检查”而带来的“舌痛症”;因生活作风不检点而染上的“口腔性病”以及常见于“瘾君子”唇部的“烫伤性白斑”和“口腔黏膜过角化症”等等。

  四是与全身性疾病或综合征有关的口腔黏膜病。例如前述疾病分类中提到的多种综合征以及内科疾病的口腔表征等。其中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由于“黏膜”与“皮肤”在人的胚胎发生上是“同胚层”起源,因而有许许多多“黏膜-皮肤联发疾病”值得注意。例如“手-足-口病”、“扁平苔藓”、“带状疱疹”、“红斑狼疮”等等。

  如何防止口腔黏膜病?

  古人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弄清了口腔黏膜疾病发生的四个大致病原因后,治疗它的“大致方针”也就可以确定了:即,针对第一种情况,以抓住治疗口腔原发病为主。就像只要把“残根残冠”统统“清剿”,创伤性溃疡就会自然愈合一样,这类口腔黏膜病的治疗要靠口腔各专业(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等)医师通力合作方能凑效。对付第二类情况的口腔黏膜病,运用内治与外治结合,中医与西医结合,药物与理疗结合等多种手段纠正特发因素加以治疗,这也是口腔黏膜病专科医师的专长所在。第三种情况引起的黏膜病,则要靠患者的自我保健行为纠正。然而“坏脾气”一旦形成,要纠正谈何容易?可取的方法是心理治疗加上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则取决于医患双方的信任和配合程度。至于第四种情况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治疗全身性原发病比处理口腔黏膜病更为重要,毋庸置疑,内科医师在这里起的作用是关键的。但是,这决不是说口腔黏膜的处理不重要,因为全身是一个整体,有时局部病患亦会影响全身疾病的预后。

  至此,我要声明的是,撰文目的决不止于让读者了解“大致方针”,更要紧的是从“知之甚少”到“知之不少”的变化中,掌握一些防止口腔黏膜病的基本常识。

  首先,应当像对待牙齿那样“善待”黏膜。现有的“爱牙日”会提醒你时常关心自己的牙齿,那么在还未确立“爱黏膜日”的今天,我要提醒大家定期去医院检查口腔黏膜。在常规的口腔健康检查时,不要忘了你的黏膜。

  第二,应当纠正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充分认识口腔黏膜也是“陋习”的“攻击目标”,记住:“多一点好习惯,就少点患黏膜病的危险”。

  第三,多吃健康食品,少加酸、辣、麻、涩等刺激性调味品。尤其不要食用已被媒体频频曝光的那些用工业盐腌制的,用“下脚油”炸制的,用石灰炒制的劣质咸货、炒货和煎货。

  第四,一旦发现口腔黏膜溃疡、糜烂、充血、结痂、结节、斑纹、肿块、色素、皲裂等症状,或者牵拉、干燥、麻木、粗涩等异常感觉时,要抓紧时间去医院口腔科进行诊断和治疗。在尚未得到明确的诊断之前,千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病急乱投医”,以免误诊误治,贻误病情。


责任编辑:邝宝强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86.com/zy/20101208/333338.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_医网_医疗门户网站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2.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进入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医网为您准备精彩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就医指南 疾病大全同时上线!
是谁拉响了你的“白带警报”
参与用户调查 医网大礼抱回家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