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呼吸科

告诉你说不知道的肺部粪类圆线虫病

医网摘要:  本病确诊依靠从痰中找到尾端分叉的幼虫,或粪便检查见幼虫甚至成虫,但仅l/3病例粪便检查见到幼虫。十二指肠引流常里阳性结果。如果反复查不见病原体时,应考虑采用免疫学检查法辅助诊断。

  本虫为兼性寄生虫,生活史复杂。

  肺部粪类圆线虫病主要指“自生世代”粪类圆线虫的丝状助经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开始“寄生世代”生活的感染性丝状蚴通过小血管、淋巴管进入血循环,首先到达两肺、支气管寄生、发育,尔后进入肠道,损害相应的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疾病;其次是机体原有潜在性粪类圆线虫感染,因疾病、营养不良或应用免疫制剂,机体抵抗力下降,促进了粪类圆线虫的发育繁殖,自身重复感染,大量幼虫在体内播散、移行,造成肺、支气管以及胃肠、心脑肝肾等多脏器的严重损害。

  肺部粪类圆线虫感染常呈亚临床状态,症状轻微,主要为侵入处皮疹,移行期和寄生期的肺炎、支气管炎、消化道症状。严重病例可并发全身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以至死亡。

  肺部的病变及症状:通常表现为过敏性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或哮喘。重度肺部感染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多痰、咯血、气促、呼吸困难、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x线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阴影。推测当幼虫移行通过肺部时,在有蠕虫抗原存在的情况下,哮喘可能加重。如果成虫定居于支气管上皮,在其中产卵并孵出幼虫,或者播散性粪类圆线虫病大量自体感染,则肺部症状较为严重,持续时间也长。

  发育各期 常见寄生部位

  童虫前期

  童虫期

  成虫期肺及细支气管

  肺、支气管、食管、小肠

  肺、细支气管均有雌雄虫,在肠只有雌虫

  粪类圆线虫引起的消化道病变分为卡他性肠炎、水肿型肠炎和溃疡性肠炎。本虫引起的多器官损害包括侵犯心、胃、肝、胰、脑、卵巢、胆囊、肾、淋巴结、甲状腺等部位,均可捡出幼虫,形成肉芽肿。粪类圆线虫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及病程特点分为:①慢性、轻型或亚临床型;②急性、重型或暴发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涉及受累器官状况分为:①肺炎、支气管型;②肺炎、胃肠炎型或支气管—肠炎型;③肺肠及脑膜炎型;④多器官受累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型。

  粪类圆线虫的急性、重型、暴发型常为原有粪类圆线虫的潜在感染者,因患其他严重疾病如白血病、狼疮、外科手术等,或因营养不良、因较长期或较大剂量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机体抵抗力下降,促使重度自身重复感染,这时潜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发育、寄生的粪类圆线虫的幼虫、成虫迅速增生繁殖,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全身播散、出现严重的粪类圆线虫幼虫血症及其代谢产物的毒血症,临床不仅出现明显的呼吸系统和消化道刺激症状,如咳嗽、咯痰带血、胸闷、哮喘、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痰液和粪便中出现大量幼虫、成虫和虫卵,而且呈现严重的全身症状、以至衰竭致死。因重症粪类圆线虫感染多系危急患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所以、在上述情况下,应特别警惕本病的发生。重度自身感染与细菌的“机会性感染”相类似。组织学检查发现,重度感染病例其淋巴结和脾脏的胸腺依赖区均缺乏淋巴细胞,宿主对幼虫缺少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由于大量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将肠道细菌带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可造成各个器官严重损害,也可出现强烈的变态反应。由于自身重度感染致死的报道近年有所增加,临床值得重视。Purtilo(1974)、Raddiga(1976)、Wang(1980)、Bez- ares(1983)均报告过重症粪类圆线虫感染致死病例。Woodring-JH(19g6)报告20例肺部粪类圆线虫病例中45%的病人有呼吸困难综合征,60%的病人有继发感染、15%的病人有细菌性肺脓肿发生,30%的病人死亡。

  本病确诊依靠从痰中找到尾端分叉的幼虫,或粪便检查见幼虫甚至成虫,但仅l/3病例粪便检查见到幼虫。十二指肠引流常里阳性结果。如果反复查不见病原体时,应考虑采用免疫学检查法辅助诊断。

  本病的治疗采取支持、对症和驱虫治疗。驱虫可用:噻苯咪唑25—50mg/kg,早晚2次分服,连服2—5日,丙硫咪唑400—700mg/d顿服,连服5—14天。


责任编辑:Adolph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86.com/hx/20110128/345346.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_医网_医疗门户网站
很抱歉,您访问的地址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有误。
2.如果您不能确认您输入的网址,请进入 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医网为您准备精彩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就医指南 疾病大全同时上线!
是谁拉响了你的“白带警报”
参与用户调查 医网大礼抱回家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