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吃了阿司匹林也可能导致中风
医网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不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市民都知道长期、低剂量地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血栓。但是最近却有研究表明,原来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抗血小板聚集(抗栓)的药物并非人人适合。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不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市民都知道长期、低剂量地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血栓。但是最近却有研究表明,原来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抗血小板聚集(抗栓)的药物并非人人适合。
深夜,呼啸而至的救护车将老张送进了医院急诊室,这已经是他近年来第三次因为脑血栓入院了。由于抢救及时,老张又一次幸运地逃过了“鬼门关”,但对于自己脑血栓接二连三地复发,老张有点想不通:“我已经照足医生的嘱咐吃药,降压药、阿司匹林一样没落下,肥腻的食物碰都不敢碰,为啥还是这么不走运呢?”
有些人天生对某种抗栓药物不敏感,有些人则是在长期服用的过程中,效果越来越差。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吃进去的药片有没有正常发挥作用呢?专家指出,这需要在服药前和服药中做相关的监测,否则很可能存在没效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阿司匹林、氯吡咯雷、潘生丁等是国内外医学指南中主要的预防脑血栓药物
●研究显示,约有16%~20%的患者对这类药物不敏感,另有1%的人太敏感以致副作用明显
●建议服用此类预防脑血栓的抗栓药物前和服药期间做相关监测
预防脑血栓 抗血小板聚集很重要
说起脑血栓,不得不提血小板。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伯荣介绍,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分泌、收缩血块的生理活动,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血管破损时,血小板就会自动聚集上去,使得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它还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保持血管壁的完整。
但是对于那些因为长期患高血压或高血脂的人来说,他们的动脉管壁内沉积了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一旦动脉粥样斑块破溃或血管内皮组织损伤,原本负责止血的血小板就会在不断聚集的过程中形成血栓,从而堵塞血管,引起脑血栓形成。
因此,国内外预防脑梗塞的医学指南中,都把长期服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放在了预防首次脑血栓(一级预防)和脑血栓复发(二级预防)的重要位置。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就是阿司匹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很多市民都掌握了预防脑血栓这一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一些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都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不仅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而且性价比高,是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的首选药物。”周伯荣解释说,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30万人参与的300多个临床试验,证实每天服用75~150毫克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预防多数血栓性疾病,包括脑梗塞、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据了解,临床上常用的、与阿司匹林有类似作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还包括氯吡咯雷、潘生丁、西洛他唑等。
研究显示:约两成患者对抗栓药不敏感
然而,在服用阿司匹林等预防脑血栓的人群中,绝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吃进去的这些药片到底有没有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大巫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86.com/ln/20110808/381669.html
今日推荐
大家都在看
咽病专区
热点专题
耳病专区
- []耳鸣是怎么回事 ?
-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老人经常耳鸣不是好现象
- []严重耳鸣是怎么回事
- []长时间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右耳耳鸣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