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左心室横纹肌瘤二例
医网摘要:讨论原发性左心室横纹肌瘤极其罕见,为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儿童,男女发病相等,一般不会脱落导致栓塞,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体征,不易发现。
患者 1,女,1岁。出生后反复发热、咳嗽。查体:体重80 kg,消瘦貌,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前区无震颤,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胸片:心影增大,心胸比例070,心尖圆隆上翘。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左偏,T波改变。心脏彩超:左心室腔内见一肿块影像,大小约43 cm×45 cm,回声不均质,局部有钙化样回声,可见包膜,无蒂,肿块凸向左心腔,附着位于左室前壁、前间壁及侧壁,并占据大部分左室腔,肿块内见新生动脉血管深入。于全麻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左心室肿瘤切除术,术中所见:左心房、左心室明显增大,肿瘤位于左心室前外侧壁,呈多发白色结节样,大小约55 cm×44 cm×44 cm,并有散在黄豆大小子瘤两粒,有包膜,无蒂,与二尖瓣轻度粘连。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反复电击除颤4次后正常复跳。术后病理诊断:左心室横纹肌瘤。术后顺利出院,随访1年,恢复良好。
患者 2,男,1岁5个月。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5个月入院。查体:体重85 kg,发育差,消瘦貌,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前区未扪及震颤,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可闻及II/6柔和收缩期杂音。胸片:心影增大,心胸比例062,心尖圆隆上翘。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左偏,T波改变。螺旋CT:心影重度增大,以左室大为主,左室区域内见一39 cm×52 cm块影,密度均匀,稍低于软组织影,边缘欠清晰。心脏彩超:左心室后壁心肌处一球形肿块回声,大小约38 cm×36 cm,回声欠均质,肿块凸向左心腔,无蒂,随心脏运动而运动,并占据整个左室后壁、部分侧壁及下壁心肌,与正常心肌有界限。于全麻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左心室肿瘤切除术,术中所见:左、右心室均明显增大,肿瘤位于左心室后壁及侧壁,乒乓球样大小,淡黄色,质硬,无蒂,包膜欠完整。心尖部切口完整切除肿瘤,术中正常复跳。术后病理诊断:左心室横纹肌瘤。术后1周复查心脏彩超未见异常。随访2年,恢复良好。
讨论原发性左心室横纹肌瘤极其罕见,为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儿童,男女发病相等,一般不会脱落导致栓塞,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体征,不易发现。但由于生长部位特殊,随着瘤体的增大,占据一定的空间,压迫左室内临近结构或阻塞左室心腔而出现响应的症状,如左心室流入或流出道梗阻、瓣膜功能障碍和传导组织受累等,出现胸痛、晕厥、心脏杂音、严重室性心律紊乱、左心室泵功能减损等,甚至猝死[ 13]。由于症状无特异性,通过病史、听诊、心脏平片诊断困难,易与其他心脏疾病相混淆而延误诊治,文献中报告多因体检或疑诊其他疾病行进一步心脏检查而发现。本病在超声心动图问世以前,极少数可通过心导管造影检查发现[2],绝大多数为尸检发现。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左心室肿瘤的首选和最佳方法[3]。由于左心室是心脏最重要的泵血结构,多数学者主张一旦发现左心室占位性病变,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且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手术的好处在于肿块小容易分离切除,左心室切口小,左心室泵功能影响小,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少手术死亡率,降低手术风险。
责任编辑:李杏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86.com/xnxg/20110308/353569.html
今日推荐
大家都在看
咽病专区
热点专题
耳病专区
- []耳鸣是怎么回事 ?
-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老人经常耳鸣不是好现象
- []严重耳鸣是怎么回事
- []长时间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右耳耳鸣是怎么回事